
本张专辑为《民族音乐沉浸声纪录专辑》系列中蒙古族纪录部分的第十一辑,主要表演艺术家为内蒙古兴安盟乌兰牧骑青年蒙古族长调歌唱家敖日格勒。
蒙古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也有部分人居住在其他省份和地区。他们以养殖牛、羊为主要生活方式。蒙古族积极地保留并传承着自己的语言、文化和信仰体系,对于草原生态环境有着深厚而特殊的情感与认同。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一种具有鲜明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字少腔长是其一大特点。根据蒙古族音乐文化的历史渊源和音乐形态的现状,长调可能由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在畜牧业生产劳动中创造、并在野外放牧和传统节庆时演唱。演唱者根据生活积累和对自然的感悟来发挥,演唱的节律各不相同;长调歌词绝大多数内容是描写草原、骏马、骆驼、牛羊、蓝天、白云、江河、和湖泊。
长调为蒙语“乌日图道”的意译。“乌日图”为“长久”、“永恒”之意,“道”为“歌”之意。它以草原人特有的方式述说着蒙古民族对历史文化、人文习俗、道德、哲学、艺术与自然的感悟。
马头琴是中国蒙古族民间拉弦乐器。琴身木制,长约一米,有两根弦。共鸣箱呈梯形。音色悠扬、醇美,富有草原风味,因而有人形容说:“对于草原的描述,一首马头琴的旋律,远比画家的色彩和诗人的语言更加传神”。相传有一牧人怀念死去的小马,取其腿骨为柱,头骨为筒,尾毛为弓弦,制成二弦琴,并按小马的模样雕刻了一个马头装在琴柄的顶部,因以得名。蒙古族人爱马,对马头琴也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在本张专辑的录制中,我们使用了创新的沉浸声录制方式与最前沿的杜比全景声制作方式。我们希望通过这一系列的努力,完整地纪录艺术家的表达,并向听众进行沉浸的三维传达,更完整地展现蒙古族音乐的宝贵细节。那些在蔚蓝的天空、辽阔的草原、奔腾的骏马和翱翔的雄鹰间回荡的声音,在这里得以完美的再现。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文化的重要性与价值。我们希望“民族音乐沉浸声纪录专辑”系列可以提醒我们: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灵魂与精神家园。我们需要保护与传承这些日渐脆弱的民族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让他们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特别感谢内蒙古兴安盟乌兰牧骑对本张专辑的大力支持!